挨着小院西侧围墙外,与上房并排有一处近十丈长、两丈宽的暖房。上房与西厢房之间,那架葡萄树下的围墙上开了一道门,出去恰是这暖房的入口处。今年为着江楚客偷懒,暖房中的火道并未烧起来,里面也不曾放置任何花木。
后院足有七八亩地,以土坯垒的围墙。为着江老爹有一手养花的本事,从前也是以莳养花木为营生,所以就把院子圈得大了些。东北角有一口水井,井沿铺了麻石。西北角栽着些兰竹子桂花梅花等高大些的花木,余下的空地被开成一块块畦田,种满了牡丹。
江家牡丹种植规模不算大,但因为江老爹生前爱极了牡丹,所以四处收集珍本,留下来的品种都不错。时值初冬,牡丹叶子早已一片枯败,此时本该将枯叶及多余枝条统统修剪掉,但江楚客之前却是无心打理此事,幸好如今动手还来得及。
由于江家小院儿地处花楼村的最东头,因此院外的东侧和北侧,是一大片荒地,并无人家在此。
他在后院中来回走了几趟,脸上微微一凉,细小的雪糁纷纷落下。
这场初雪来得早了些,江楚客回转东次间中,盘在炕上仔细想了半天,再推起窗扇看看窗外,不过须臾间,雪珠子变得细密许多,簌簌斜削而下,片刻间地面上便是微微一层霜色。
灶房那边悉悉索索有些动静,秦客拖了木棍和水桶出来,准备去后院水井中打水,她自个儿的力气挑不起一担水,只能扯着江半里一起,一桶一桶抬回来。
两人瘦小的身子裹着破棉袄,在雪中瑟瑟发抖地往后院去了。
孩子干活归干活,穿这么破却是不行,没饭吃也不行。江楚客无声叹了口气,从炕桌一侧的箱子中摸出一只小黑碗,在手中摩挲着。
为着江老爹生前爱吃茶,所以收藏了这两只建窑银毫盏,此碗口阔底小,乌色釉面上遍布丝丝银线,只能算得银毫盏中的中品,但却是家中唯二值钱的东西。几个月为着给老爹抓药,已经当掉了一只。他想起当铺里那只银毫盏,心中忽然有些抽痛,既然是江老爹心爱之物,早晚都得赎回来才成。
见秦客来回折腾着抬了两桶水,江楚客隔窗唤她进来,将黑碗直接递给她,示意她明日去镇上将碗当了,又道:“活当。”
秦客虽然年纪小,但说话利索,能算简单的账目,很会和各色店铺打交道,从前家中也有几次入不敷出,都是江半里陪着她去祥符镇上的当铺里当东西。她看不懂这茶碗有什么好,但知道这是江老爹的遗物,值几个钱,便道:“这......这不好吧,东西都当完了怎么过日子?”
江楚客直接把碗搡过去,摆手让她出去。他素来说一不二,秦客也只得先诺诺应下。
第二日早上雪珠子变了雪片,但所幸下得不大,三人一大早就相偕去了镇上。
祥符镇在花楼村北侧十几里地处,走路去单程得近一个时辰。秦客和江半里直接去了当铺,江楚客进入不远的土杂店中,询问掌柜的是否还有石炭,若有的话要买个三四千斤。
他往年跟着老爹常来镇上卖花,那掌柜的认得他,叹道:“楚哥儿,你今年做什么去了,这会子才想起来买石炭?我纵然还存的有些货,可我这店面就这么大,你又不曾提前来说,哪能一下子给你弄三四千斤出来。况且你就三口人,你这得用到什么时候。有多少就先给你多少吧,不够的等回头再去进些货。”
早些年京城中及京畿附近之居民,灶上做饭及房中取暖用的都是薪柴和木炭,随着京师人口增多需求增大,导致周遭山林尽毁。后来皇帝及数名朝中官员觉出不妥,恰河东路又开采出几个石炭大矿,便极力倡导以后都改用石炭,在京城外建了石炭厂,设置炭火司,比照盐引发布炭引。百姓试过此物之后,也觉得比之薪柴方便许多,便家家皆用石炭了。
当然那穷困地区的人家,依旧四处踅摸柴火,饥一顿饱一顿将就度日。秦客才来江家之时,就不知道这石炭该如何点燃,教了几回才学会。
掌柜的带着江楚客去后院看了货,也就剩下一千多斤,被一大块旧油布罩着。掌柜的道:“你既然撮了货底子,就还按着往年的老价,两文钱一斤,下次来就不是这价钱了。”
江楚客在心中仔细算一番,暖房若是要彻底烧起来,达到能熏花的程度,单只烧地龙怕是不够,于是又把草毡子要了十五卷,再要些糊窗户用的油纸。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人气小说网【rqxs.cc】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古代种牡丹[种田]》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