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凌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人气小说网rqxs.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形意剑既然号称“内家剑法”,那就不单只有外形中的剑式,也该有“内动”的练法在其中,如此才能称为内家剑法,纵观如今写兵刃的文章书籍林林总总,但我至今没有发现写练兵刃的时候如何“内动”的文章。
首先我要说一个“顶”字,“顶”字共有“三事”,头顶有冲天之雄;“舌顶”有吼狮吞象之容;“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这个练法在形意拳中非常的重要。在形意剑法中,也必须要有这个“三顶”,才能发出内家剑法的力道。
先说说这个头顶吧!形意剑实在与形意拳法别无二致,在少数民族中对首领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叫“头人”,就是领头的人,工作干得好的人。在某种行业称得上起表率作用的,报纸上把他称为“领头羊”,不管怎么说,都和头或者说脑袋这个词有关系。
“头”为六阳之一身之主,在国术武技当中,很多门派都对这个头有特殊的要求,形意拳门也不例外,头“上顶”对人体任督二脉的通畅会起很大的作用,而且头部有单独的打法,在形意拳门的拳诀中,就有“头打起意占中央,浑身齐到人难挡“的词句。
所谓的头顶,不是“乌龟拔脖子”,我在《形意拳门之真谛》这本书中,强调了头顶的内涵,头要顶,但是下颚要微微回收,这样其实是后脖梗子发力,这个地方一使劲,头的位置就正确了。头既要上顶,还不能影响正常的呼吸,这才是正确的头顶之法。
下面再说说这个“舌顶”,其实这个“舌顶”不是练拳练剑时候才开始顶,而是要顶在练剑之前,这是秘传的秘传,真理的真理,因为在我练剑的时候,我的父亲就是这么教的,在练剑之前,往练武场一站,自己的舌头尖就动了,用舌头尖在自己的口腔上下扫动几圈,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嘴里唾液分泌突然旺盛了起来,这口水在道家被称之为“金津玉液”,这口水不能吐掉,要缓缓咽之,然后舌头抵在上牙膛上。
这个舌顶不是死的而是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舌为心之苗!
调整舌头本身就是“调心”,在佛道两家都讲一个“调心”,调心在佛道两家各有各的方法,在我的书里不涉及这么高深的知识,我只说它和武有关系的一点,调心先从调整舌头开始,先记住这个简单说,然后我们在后续的书里在一点一点探讨深层次的东西。
这个舌头抵在上牙膛处,只是一般的练习之法,随着剑式的加快,或者在对练剑的时候,你不能随着自己的节奏走,要两个人配合着来,或者说格斗的时候,有人在这时候就会产生呼吸不够的现象,这时候你的舌头就要调整了,就不能只是轻轻的抵在上牙膛处了。
这时候你就要“卷舌”,让舌尖在口腔里打卷,然后翻顶在上牙膛处,这样的话你的舌头就不会影响呼吸的顺畅。在老拳谱中有四个字“卷舌气降”,这四个字千金不换!
我纵观林林总总的书籍,在讲到拳剑的时候,总是对这些”内动“的精华之处避而不谈,我这个人是讲缘分的,我认为凡是能跟着我的书看到这一章节的诸君,跟我都是有缘分的,我第一次把这些东西变成了文字,明明白白的写在这里,希望看到的诸君能够珍惜。
也许诸君都有师门的传授,或者另有自己的练法,那都不要紧,你就把我的书当成“成人童话”看下去也可以。我写的是我个人的“成人童话”,如果有的人不愿意练拳学剑,还请你不要到处散布这些东西,那些不喜欢国术的人还是让他蒙在鼓里吧!
从没有人在网络上掰开揉碎的讲这些东西,不信的诸君可以到网上去搜,我保证你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文章,呵呵!既然说道了“舌顶”,那么就接着讲讲“齿扣”吧!“舌顶齿扣”在很多拳谱拳诀中都是放到一起讲的,在练剑的时候,你的牙关要咬上点劲儿啊!
发为血稍、牙为骨稍、舌为肉稍、指爪为筋稍,不能一摸剑柄就忘了自己的“四稍”,讲一个“顶”字,其实就生出了四稍,形意剑每一个姿势,其实都可以写本书,因为它每一个剑式其实都是包含着形意拳门一个门派的道理。最后在说说手和手指,指爪为筋骨之稍,这手一抓剑柄,不能像摸烫手的山芋,而要像鹰捉活鱼一样,把剑“擎”在掌中。
如果说你的身体是一块大电池,你的身上带着8毫安的电流,那么你的手一摸剑柄,因为宝剑是金属的嘛!你宝剑是导体,它会瞬间把你身上这块电池的电流通到整个剑身上,并在一刹那间通到剑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