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州理工大学的广场上,顾吟秋穿上黑色的博士大袍,头上压着厚重的方帽,足足晒了三个钟头。
从入学到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吟秋只用了三年的时间,而这背后付出的努力却是不为人知的。
毕业典礼的仪式冗长繁琐,校长的训词一贯都是差不多的内容。整场典礼完毕时,吟秋的美国同学都一窝蜂赶到来宾席上,与父母,与家人拥抱、照相。
吟秋静默地望着,径自走到饮水机前,取了一杯冰水,额上的汗珠不住地往下滴。
她的衬衫早已被汗浸湿,额上被博士方帽的硬边生生地压出两道深沟来。
当母亲曼青与父亲顾鸿恺来到她跟前的时候,吟秋眼前仍然觉得是白花花的一片,约莫是被太阳晒得有些视线模糊了。
曼青递了一块方巾过来,柔声道:“吟秋,擦把脸吧。”
吟秋抿了抿双唇,接过了母亲手里递过来的方巾,将头面都给揩干净了,然后就与父母一道坐在了学生中心的沙发上。
自从入学开始现在,吟秋似乎从没有这样闲散地静坐过。从前她实在是太忙了,整日都泡在实验室里头,即便偶尔回了租住的公寓里,也不过是埋头苦读论文。
吟秋的心里要不断地盘算着,实验结果到哪里了,数据是否足以支撑起一篇可信的高质量论文。有些人对吟秋的努力,总是嗤之以鼻,他们认为一个中国人,特别还是一个中国女人,并不适合呆在实验室里,觉得她早晚是要退出这个圈子的。
可是偏偏吟秋是个要强的人,流言蜚语越是可恶,她就越是想着法的逼着自己去不断努力上进。现在,她在科研上面的成就,早已经是一骑绝尘的了。许多美国本地高校纷纷向吟秋投来了橄榄枝,希望她能加盟自己的实验室。
吟秋却拒绝了这些在常人眼里看来高薪适意的大好的机会,反倒决定准备离开美国了。她要回到祖国去,回到祖国最需要人才的西北边陲上去奋斗。
对于这个决定,曼青是缄默的,她一贯尊重家里两个孩子,无声便是支持。可是吟秋自己心里明白,早几年,姐姐胜男去了肃城,母亲便常常挂念的夜里睡不着。可想而知,现在她如果回国奔赴西北,母亲的心事怕是更重了。
甚至是顾鸿恺这样一个豁达的人,到了目送着吟秋离开的这一刻,心下也是莫名觉得有丝丝怅然。从前的小不点,到底还是长大了,而这一次出远门,什么时候再能归家,怕是谁也不晓得了。
回国以后,吟秋直接与父母分了手,赶赴西北。赶了十几个小时的国际长途飞机,又连带着火车、汽车,这一路的曲折,吟秋到底是感到有一些吃力的。
等到了目的地贺城,早就有几个穿着素色衣裳的人在郊外等着她。吟秋几乎都还没有仔细看过这座西北知名的城市,就很快上了一辆大货车,朝着未知的方向而去。
吟秋就坐在大货车的车厢后头,一路跟着停停转转,连轴转了两天。车厢上并不是很舒服,空气也不流通,吟秋甚至难受的吐了好几次。
一旁的人便玩笑道:“到底是国外回来的,多少是有些娇气呢。”
吟秋倒是吃不下这样的话,于是便自己想着法子来缓解这种身体上的不适。直下车之前,她愣是再也没有吐过一次。
倒并不是真的觉得适应了,她不过是将心下翻滚的酸意,硬生生地给噎了下去。她并不允许,也绝对不能让自己表现出来弱势。
听着一声喇叭的长鸣声,有人过来告诉吟秋,已经到了目的地了。吟秋抬眼望去,路的两旁是一片密密麻麻的高粱地,她从来也不知晓,原来这高粱的杆子,可以长得比人还要高大。
过了高粱地,就是一片荒芜的坟地,这些坟都是黄土堆的,大小不一。后头就是几个茅草屋,零零落落地杵在山坡上。
屋子附近零星有几片菜园的样子,可是里头种了什么,吟秋却看得并不是太清楚。
走了不知道多久,直到看见了一堵高大的围墙,吟秋才知晓,这是进了某个村子了。这个村子倒是很特别,深处在黄土地的深处,外头的人若是想要找到这里,若是没人带路,倒也是一件难事。
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了,太阳挂在天边,炙热地烧烤着这片干旱的土地。吟秋看见有些人家的屋子上头,已经飘起了炊烟来。这样的场景叫她觉得心下有些新奇,又有些激动起来,这里便是她以后报效祖国的地方了!
——————
几年后,荒郊的实验室里头,顾吟秋靠在椅背上,略略仰起头来。她拿了毛巾,拭去脸上的汗珠,醒了醒神。
忽然眼角的余光瞥见一旁案上有一封来信,字迹很是熟悉,看样子是姐姐胜男寄来的。于是吟秋便展开了信,静静地默读了起来。
却见那封信上写着:
秋妹:
经过一个昼夜,我终于回到了杭城的家中。到家里的时候,母亲在擦拭着父亲的灵位和台面,从前家里的那番热闹景象,怕是再也不能重现了。
父亲在世的时候,他总是醉心于他的汽车事业,每天不是在生产线上,就是在汽车研发实验室里,咱们能够依恋膝下的时间总是很少。
现在我倒是想回家多陪伴父母一些时候,可是他已经溘然长眠于地下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人气小说网【rqxs.cc】第一时间更新《女人不易》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