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小说网

第三十章 狐狸生了

《葬元》转载请注明来源:人气小说网rqxs.cc

接下来,应智海要求,李洛又写了四封信。

第一封是以智海的名义写给八思巴的信,用的是吐蕃文。智海口述,李洛笔录。信中无非是表达对八思巴的敬仰,代表高丽禅宗对密宗的善意,附上礼物清单。

第二份信,是以李洛自己的名义写给八思巴的请安信,也是吐蕃文。这当然是智海的最后试探。如果李洛真是八思巴的记名弟子,一定会写这封信。

李洛抬头就写:“吾师大宝法王,普天之下释教至尊活佛,大元帝师讳八思巴大人在上,弟子高丽李洛谨拜如面。”

现在密宗还没有活佛的说法,李洛提前按在八思巴身上,算是拍足了马屁。

至于八思巴不认识李洛,那重要吗?八思巴这样的大人物,认识他的很多,他当然很难知道每个认识他的人。八思巴更不会专门写信告诉智海说李洛不是他弟子这样的蠢话。

李洛接着写:“不见吾师三年,犹记宝象玉音。当年蒙赐摩顶,至今没齿难忘。如今弟子东归高丽,吾师亦西归萨迦。东西相望万里,何日再聆教诲...”这其实是玩弄文字,被八思巴摩顶的人多了去,听他讲法教诲的人同样多了去,八思巴记不起李洛这号人物很正常。

李洛翻译给智海听,智海最后一点疑心也荡然无存。

李洛又提到智海,算是向八思巴“引荐”智海,说了几句好话。智海听了更是满意。

第三封信是写给真金太子的,算是替智海“引荐”。因为真金精通汉学,李洛用的是汉字,而不是新创立不久的蒙古文字。

李洛同样是玩弄文字:“区区臣仆李洛,叩拜殿下如面。惶惶恐恐,不知所言。”

又写:“殿下英明睿智,体恤下卑,察纳雅言,天下咸闻。人皆知殿下,事陛下至孝,待兄弟至悌,牧臣民至仁,古之贤储,莫可及也。然储政院日理万机,万望殿下珍重玉体...”

无非是拍马屁罢了,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李洛的字。真金太子仰慕汉家文化,酷爱书法。李洛的字或许能讨喜。

李洛书法一直学的董其昌,已经小有火候。董其昌是后世集书法之大成的一代宗师,他的字古拙性灵,风华真朴,格调很高。

李洛练习董字已有十年,起码写的形似了。以前他甚至伪作过董其昌的书法。

就冲这笔字,真金太子也不会难为自己。

说白了,真金太子和八思巴都是有气量有格局的厚道人,不会和李洛计较,方便李洛狐假虎威。这也是李洛说认识八思巴和真金太子的原因。

他怎么不敢说认识奸相阿合马?因为阿合马绝对不是那种好利用的人,阿合马要是收到李洛的信,一定会计较起来查个水落石出。

智海很满意李洛的信,对李洛的字更是赞不绝口。智海自己也精通书法,自然看出李洛书法的妙处,虽然还是神韵不足,但已有别具一格的大家潜力。年轻子弟中,能有如此书法,智海还未见过。

看来李洛在中原时不但家室富贵,也必有名师指点。一般人连字都不识,安能写出这样的书法?

接着智海也写了一封信交给李洛,是写给江华郡守郑律的荐任信。

至此,双方算是彻底达成交易。

........

腊月十六上午,译写完《大日经》的李洛,带着崔秀宁终于离开传灯寺。

这次的收获,除了一封举荐信之外,就是价值三千贯的银瓶。

走出去老远,两人都还有点激动。三千贯啊!

两人都背着几十斤重的包袱,却一点不觉得累,因为里面装着近百个银瓶。

高丽不用银两,而用银瓶。银瓶形状如同两寸高的葫芦,一个重一斤,也就是十六两。一个银瓶能兑换三十贯铜钱。

因为额度太大,普通百姓根本不用。只有富裕阶层和大额交易使用。

整整一百个银瓶。李洛背了六十个,崔秀宁背了四十个。一路走来,谁也不知道两人背着大量银瓶。

“李洛,你说我的腰带能卖多少?”崔秀宁一边走一边忍不住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武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人气小说网rqxs.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朕,剩者为王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大唐小说家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我在水浒做奸商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带着美女闯三国玄天宗修行记事谍海无名大明风流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我在异世界召唤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大宋小农民金玉满唐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明末:边军不退(HP)Forgive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我在三国逆转乾坤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继兄不善倒拔三国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谍战风云录:大宋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春枝缠乱世种田日常我家娘子太体贴